關於「不能接受」或要「走出來」這種說法…


故事一、前一陣子和癌症病友的家屬談話時,家屬說道「他現在還不能接受自己的病情,有的時候會爆走(亂發脾氣或大小聲),可是他之前個性不是這樣的」、「我們也有去和病友團體的其他病友聊天,他們也都說病人現在就是還不能接受,他們之前也都曾經這樣過,但是現在就可以接受了」。。。

故事二、某次在一場講座聽到實踐社工系鄭凱芸老師說道「我每次聽到有人對病人或喪親者說你要走出來!,我就有點受不了,什麼叫走出來?那是要走去哪?走出來的意義是什麼?一定要走出來嗎?」(非常有力量和震撼性的提問)。。。

故事三、也曾經跟醫師討論到某個病人時「病人還不能接受,就是走不出來,繞在自己的想法裡面,所以就放棄也不想下床也不想活了,這就是失志啊!醫學上病人的狀況沒有這麼差,如果能夠走出來的話病人的狀況會比現在好很多」。。。

故事四、我自己在演講或是公開發言的場合,也常聽到許多人都鼓勵病友們要積極、要樂觀、要放開心、要戰勝癌症,然後邀請模範病人上台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做為鼓勵大家的楷模。這時候我通常都會過度敏感,然後分享自己除了積極開朗樂觀之外,也一定會有憤怒難過沮喪的時候,這才是我們身為病人的真實面貌,去接納自己的每一個部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當然!我並不是說病人或家屬就應該沈浸在悲傷失落的情緒中別掙扎,或是我們在旁邊的人不可以鼓勵他們。而是在我們這麼積極鼓勵或是想要幫上忙的時候,能不能夠多一點同理,多一點同步,比較適當的狀況是我們要配合著對方的步調,而不是讓受苦的那一方跟上我們這些非受苦者的步伐!

舉例來說,一個圍著浴巾的人在健身房更衣室的門口尷尬地問我是否可以幫忙請工作人員進來,因為他弄丟了鑰匙,衣服鎖在櫃子裡。當下我一點都不會想要勸他「為何不走出來?」,然而裸體的窘迫很能夠感同身受,但生病的存在處境卻非常不容易揣摩。

或許可以這樣想想看:
當我們說到病人「還不能接受」時,是誰還不能接受呢?是我們認為病人還不能接受生病的事實?亦或是我們還不能接受病人生病前後的改變?

當我們在說著「要走出來」時,是誰要趕快走出來呢?是我們期待病人快走回非生病者的世界?還是我們希望自己能趕快走出籠罩在病人身邊的疾病陰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