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請見諒?「那我們的悲傷呢?」


其實我原本的標題是「家屬的「送錯醫院說」也可能是一種悲傷反應」,非常感謝關鍵評論網的編輯幫我加上這句帶有正向力量的話語「醫護人員請見諒」,因為加了這句話,這篇文章才有機會被多一點人看見!
但隨後看到了許多醫護人員的文字,我心中開始隱約覺得有一種不舒服的感受,一個醫師朋友提到「你真是好人,在醫療圈這麼多年,我對人性是很悲觀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對某些醫療夥伴來說,「請見諒」彷彿是一種道歉,想要邀請他們釋懷。然而,我開始想像如果我是醫療團隊的一員,在不眠不休地積極搶救後,拖著著身心耗竭的步伐出來看到「請見諒」,可能會覺得太沈重而更覺得情緒爆炸,因為那樣彷彿暗示著:「不夠諒解的人才會OOXX…」,原本中性的文字在這樣的解讀下,看來像是一種指責了。醫療團隊成員可能會在心中吶喊「家屬有悲傷反應?那我們的悲傷反應呢?」。


臉書上一個朋友回覆我的文章:
我能理解家屬在第一時間的反應,但我很氣媒體為什麼要在這種時間問這種問題,根本在製造紛亂,讓醫護人員受傷。剛剛我有一個新的想法冒出來,就因為醫病關係緊張很久了,醫護人員受的傷及委屈沒被看見與撫慰,以至於,一遇到說他們的言語,他們也無法同理了,他們也立即掉入受害者的位置 。我想,如果台灣都不曾發生過或很少發生這些不公的醫療糾紛,醫護人員絕對會說 我理解家屬的傷痛 只是~~~ 唉!!!
記得之前上醫療糾紛調解關懷員培訓時,講師醫師和陳永綺醫師(著有相關專書)就有提到,醫療糾紛中一定有那種惡意或故意來亂的,這種就不用客氣了,直接跟他上法院。然而需要注意,避免總是把每一次醫病衝突都當成對方來亂的,原本可能只是誤會一場,但認為對方是惡意的,會讓醫療人員想要反擊回去,而對方遭到反擊後也開始攻擊,最後形成惡性循環。
我不否認人性善惡皆存,有些家屬的言行舉止真的很過份,那種故意來亂的就不用多說,直接先阻止傷害,保護自己,把心力花在值得的人身上。不過在某些中性或並非全然惡意的狀況下,值得試試看用失落悲傷的觀點來看待病人或家屬的反應,這絕對不表示「這是她的悲傷反應啊!醫護人員應該要原諒她!」。而是當我們醫療團隊的夥伴願意重新架構(reframing)家屬的反應,用新的眼光來看待時,或許有機會發現這些說法並不是針對我們,而是來自於家屬的內在世界,他們的悲傷反應,他們的焦慮、憤怒、無語問蒼天!我們不用認同他們的負向言語,只需要看到這些對我們很有傷害性的語言,其實來自於家屬自己的受傷。當有人因為受傷向旁邊的人亂射箭,我們除了盡量不要被箭射到之外,也要避免把沒射中我們掉在地上的箭撿起來往自己身上插」。
舉例來說,如果病人死了,家屬哭到崩潰,醫護人員的感受可能是不捨,並且覺得「唉~她一定很傷心,這麼重大的失落,會哭成這樣也是正常的」;但這時家屬說了「送錯醫院」,醫護人員的感受就變成了生氣或心灰意冷,並且覺得「什麼鬼啊!不知感恩就算了還落井下石,這麼重的傷本來就很難救回來,我們盡心盡力還被指責,不要太過份!」。某種程度(我只是說某種程度,不是必然或完全),或許那句「送錯醫院」和「哭泣」是極度相似的?然後我們聽到那句「送錯醫院」時,可以解讀到那句話說不定就和家屬放聲大哭一樣,都是一種個人的悲傷反應。當我們有機會看到多元的可能性,就會在心中有不一樣的解讀,能夠重新架構和詮釋,我們醫護人員自己的感受就更有機會調整,至少,不再那麼受傷吧?所以用悲傷反應的概念看待家屬的負向言語或行為,不是為了要原諒她們,而是要放過我們自己,別把那些傷人的箭撿起來插到自己身上。

後記:我從不覺得需要請醫護人員去「體諒」病人或家屬,因為寬恕是自然湧現的,不是告誡出來的,引用余德慧老師在宗教療癒和人文身體空間中提到只談悟性並無法達到療癒,還需要入行:「譬如談寬恕,世界上沒有單純的寬恕;真正的寬恕,先是「我永遠不寬恕你」,然後復仇到某個狀態,最後看見自己也與他人一樣的邪惡,反身看見自己的醜陋之後,才有真正的寬恕湧現。如果只是在意義層面上言說,勸誡著「上帝要人寬恕」等話語(註:只講大道理),就絕對不會產生寬恕。只有「心」真正在油鍋裡面煎熬過,才會真正明白寬恕的道理」。

留言

  1. 醫生我了解您說的:只有「心」真正在油鍋裡面煎熬過,才會真正明白寬恕的道理…。
    謝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閱讀與回饋,這個是我引用於余德慧老師的文字,不是我說的,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翻翻這本書《宗教療癒和人文身體空間》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