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瞭解你的感受」真的嗎?



上個月去雙和醫院分享悲傷輔導的課程(老實說我還是比較偏好用「悲傷調適」這個字眼,而非悲傷輔導或治療,如果悲傷是正常的,那幹嘛要被治療?),試著跟大家討論悲傷的迷思,失落和悲傷到底是什麼,還有面對他人的悲傷我們到底可以怎麼回應?
課程結束後有位社工夥伴來找我討論上課時有一段關於同理和陪伴的影片,提到督導提醒她千萬不要跟個案說「我瞭解你的感受」,想聽聽看我的想法。
「那你自己覺得呢?你會問我顯然是有不一樣的看法?」
「也沒有啦!我只是想要表達對個案的同理,這樣講真的不好嗎?如果不能這樣講,那我們可以講什麼?」



我先回饋這樣的疑惑和思考很棒,那代表她對自己臨床工作的用心和對個案的關懷,我也坦承在過去諮商訓練中曾經被告誡過類似的話。當我們想要對一個受苦的人說「我瞭解你的感受」,必須非常謹慎,或許對方會覺得被同理,但也可能對方會生氣「你憑什麼說你瞭解我的痛苦?」、「我自己都不太清楚我的感覺是什麼了(可能很複雜或混亂),你憑什麼說你知道?」。
在失落悲傷的陪伴中,這是個很值得體會的議題。當我們跟當事人說「我瞭解你的感受」,我們真的瞭解嗎?我們到底瞭解到什麼?當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對方能體會嗎?
我並不是說這句話連提都不能提,如果我們和對方的關係夠融洽,好到對方能夠認同我們說的話,當我們發自內心地說「我瞭解你的感受」(語調和表情這些非語言的表達也都配合著當下的情境),對方可以體會我們的感受(對方可以同理到我們的「同理」?)。如果彼此的關係夠好,對方的狀態也適合,那麼自然地說出這句話又何妨?但是當我們不確定的時候,或許可以試著把我們的同理或理解更具體地表達出來,與其單純說「我瞭解你的感受」,不如說出妳瞭解到什麼,然後試著和對方確認,「看起來你蠻不舒服的,也很無奈自己碰上這樣的病,是嗎?」。或是坦承地表達出想要理解的心情「謝謝你願意跟我說這些,我不敢說自己可以體會多少你的感受,但我很希望能夠多理解你一些」。

一位精神科的職能治療師也跟我分享他遇到的狀況,進行評估或職能治療時病人有時會開始說自己的故事,例如有個病人講到自己精神症狀的困擾,近期又面臨喪親和親戚的閒言閒語,講著講著就哭了起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怎麼辦呢?病人的狀況原本逐漸有進展,但是現在遭遇喪親的失落,家庭支持系統又不好,真的不知道可以怎麼幫他
「那你當時怎麼辦呢?」
「我原本有點不知所措,一開始也是想要安慰他,後來就覺得讓他哭一哭,然後繼續作我們該做的事」
「這樣的效果如何啊?」
「好像也還好,我們就繼續下去了,不過還是想問問看心理師你有沒有什麼建議?
我們接著討論了一會兒,我先回應我看見他身為職能治療師,不只看見病人的功能評估,還進一步關心對方的整個人,真是很不容易,我更進一步分享我的觀點:
光是你這樣的關心聽了他的故事,見證了他的辛苦,甚至在這樣一個教育訓練的場合,課後找講師討論他的狀況,光是這樣就對這個人產生了不同的意義,有些時候現實狀況本來就難以改變,然而面對這些困難處境的內在狀態卻是可以調整的,光是有另一個人看見自己在苦難中依然努力面對,見證了自己的勇氣或存在,這是多麼帶給人力量的一件事?
實際的作法上,或許你可以跟他分享你關心的心情「我有時會思考你上次跟我說過關於你的狀況,想了很多,但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幫上忙」。另一方面,你對他有任何欣賞或好奇嗎?「既使是這樣,你還可以繼續生活,按照預約的日期回來門診和做評估,我覺得這很不容易,你是怎麼撐過來的?如何能夠讓自己在這樣辛苦的狀況下,依然可以維持正常生活?」,說不定個案就會說出屬於自己的力量或因應之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