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被諮詢了一個問題,對方接到一個公文,裡面問到「關於安寧療護服務之心理師資格,依據角色和臨床實務情形,諮商心理師適合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嗎?」
「那…你覺得我的工作狀況如何?我算適合嗎?」
「你做得很好啊!病人和家屬跟你談完通常會好一些,團隊跟你討論時也都蠻有收穫的。」
「恩~我是諮商心理師」
國內的心理師證照制度分為臨床和諮商心理師,台灣過去的歷史脈絡中,諮商心理師多在學校及社區進行服務,而臨床心理師則在醫院的精神科(後來拓展到神經科及家醫科)。但是近年來這樣的分野逐漸融合,臨床心理師開始也進入學校及社區接個案或帶團體,而醫院的各科別,如:精神科或自殺防治中心、新陳代謝科的健康促進團體、婦產科的孕流產諮商、安寧療護的臨終關懷與陪伴…等,也開始有諮商心理師進駐。
理論上,諮商和臨床心理師都是接受諮商和心理治療的訓練,但偏向稍有不同,臨床較注重醫療和精神疾病模式,諮商則較具備人文關懷視野。上述問題的關鍵在於:怎麼與末期的病人/家屬談安寧緩和醫療及死亡議題、面對癌症診斷的震驚憤怒或逃避就醫、喪親者的失落與悲傷關懷…等這些議題,比較適合轉介給諮商心理師還是臨床心理師呢?
表面上是跟醫療相關的生理疾病,但面對末期疾病的死亡焦慮和精神科常見的「焦慮症」並不相同;面對末期生命苦境的憂愁也與所謂的「憂鬱症」診斷是不同質的情緒狀態。所以,該心理師所畢業的系所特色(培育環境)、碩士班時全職實習的經驗(實際接觸和被督導的經驗),以及是否有具備相關的繼續教育學分(持續進修),才是判斷是否適合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依據,而非這位心理師證照上所印製的文字是諮商心理師還是臨床心理師。
以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的安寧病房(包含安寧共照和安寧居家)為例,專任心理師畢業於國北護的生死教育與輔導所,該系所的專長領域是醫療諮商、悲傷輔導、自殺防治和生死教育,碩士班的修業就已經接觸安寧相關的課程。全職實習完成於淡水馬偕醫院的安寧病房,所以對安寧療護的心理諮商有深刻的學習經驗。加上該心理師到職後,持續參與台灣安寧照顧協會舉辦的安寧療護心理師專業課程和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TPOS舉辦的心理腫瘤相關訓練,持續在癌症和安寧(臨終末期)領域的在職進修。像這樣從養成教育、實習到在職進修,都在醫療諮商和安寧領域的臨終諮商與陪伴持續累積,自然在實務工作上能夠提供有品質的服務。
留言
張貼留言